护航命令的触发需要满足舰队编组和作战区域的双重条件。护航艇必须搭载于特定载具中,例如航空母舰或AC721舰载型,这些载具具备搭载舰载机的能力。护航艇本身属于可持续作战的舰载机单位,其生产依赖于战机生产线的解锁,并通过船坞设施完成建造。当舰队包含搭载护航艇的载具并进入作战区域后,系统会自动识别护航单位,为后续指令执行提供基础。
护航命令的具体触发依赖于作战指令的下达流程。玩家需在舰队抵达目标区域后,通过战术视图选择攻击守卫或转移等指令。若敌方单位进入作战范围,搭载护航艇的舰队会根据预设指令自动拦截目标,优先攻击敌方战机单位。需护航艇的护甲偏低但机动性较强,因此在部署时应避免将其直接暴露于敌方主力火力范围内,而是依托载具的防护能力发挥其针对战机的特化优势。
护航命令的生效还受到舰队编组逻辑的影响。合理的编组需将护航艇分配至载机舰船的中排或后排位置,避免与高威胁目标正面交锋。部分高级载具如太阳鲸级航母会提供额外的锁定加成,可进一步提升护航艇的命中效率。若编组中包含维修舰,则能通过战后自动修复机制维持护航艇的持续作战能力,但需注意单次战斗中护航艇的损耗无法实时补充。
护航命令的战术价值体现在对空域控制权的争夺上。由于护航艇专精于反战机作战,其在对抗敌方舰载机群时能有效削弱对手的制空能力。玩家可通过调整护航艇的武器系统加点方案,例如优先选择冷却缩减或暴击属性,以适配不同的战斗场景。这一机制要求玩家在战略层面统筹舰队构成,而非仅依赖单一指令的触发条件。
玩家需综合考量载具选择、编组策略及战术指令的联动性,才能最大化护航艇的实战效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