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战走位的核心在于无规律移动与掩体利用的结合。墙体穿插是基础技巧,通过快速在掩体间移动来规避敌方火力,同时保持对敌人位置的持续观察。移动过程中需根据枪声方向和小地图提示判断威胁方位,避免直线跑动或重复固定路线,这种移动方式能有效降低被命中的概率。关键在于控制移动幅度,左右各一个身位的晃动范围最为合理,过大容易被预判,过小则难以避开扫射。

房区近战需特别注意视角切换和地形利用。第一人称视角在贴脸战斗时更具优势,能避免第三人称视角的视野遮挡问题。交火时应贴近墙壁移动,通过窗口和围墙缺口变换位置,每次射击后立即改变站位。建筑内部作战要牢记敌人方位,避免因频繁走位导致方向感迷失。掩体对峙时需利用第三人称视野优势观察对手动向,在对方换弹间隙快速反击。
蛇形走位是应对中远距离火力的有效手段,模仿蛇类无规律的移动轨迹使敌人难以预判。实际操作中需结合跳跃、蹲伏等动作打乱节奏,但要注意动作衔接的流畅性。移动射击时需要协调压枪与走位的关系,三指或四指操作能提升操作上限,新手建议从两指配合陀螺仪开始练习。走位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对能量状态的关注,确保随时能进行加速移动。

拜佛枪法是近战走位的高级技巧,在平地对枪时突然卧倒可使敌人准星丢失目标。该技巧要求精准掌握卧倒时机,必须在极近距离使用且地面无障碍物。操作时需要保持射击与移动同步,通过拇指滑动实现边射击边改变姿态。走位过程中若发现血量危急,应立即通过翻窗或跳房等方式脱离战斗,不可执着于固定战术。

高处作战虽有利观察但易暴露位置,低处移动需注意视野盲区。斜坡地形可通过角度差制造射击优势,但要注意避免飞扑动作导致的失控。载具不仅是交通工具,也可作为临时掩体使用,但需预防轮胎被击毁的风险。走位训练应着重培养对各类地形条件的本能反应,而非记忆固定路线。
移动前需与队友沟通方位,利用交叉火力创造走位空间。遭遇伏击时应分散走位路线,避免集体暴露在同一火力点。救援倒地队友时要采用Z字形路线接近,同时由其他队员提供火力掩护。走位不仅是个人技巧,更需要通过语音交流实现战术协同,最终形成完整的作战体系。


